close
冷笑話變碩士論文 係金ㄟ
【聯合新聞網 記者賴至巧/專題報導】 冷笑話除了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話題,還成了學術論文的研究對象,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學生洪慧如去年就出了國內第一本關於冷笑話的碩士論文,為這股冷旋風寫下紀錄。
「中文冷笑話之語言分析」探討冷笑話與傳統笑話的差異,作者收集了1(新聞、網站、圖片)000個冷笑話,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結果發現,冷笑話除了運用文字同音歧義產生的幽默,還大量觸及了禁忌話題,主角也多經擬人化,如食物、動物、生活用品都成冷笑話的主角,甚至有講到一半就結束的無厘頭形式。
洪慧如在論文中指出,冷笑話和傳統笑話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所運用的幽默類型。她強調,冷笑話不只是一種新興的笑話類型,它也同時反映出現代人的心理及社會狀況,大量的壓力
促使人們打破規範,如此可解釋為何冷笑話通常很荒謬,同時背離現實或常理。
她還解釋,冷笑話源於數年前流行的綜藝節目「鐵獅玉玲瓏」,當時許效舜與澎恰恰兩人合作無間的耍冷,在年輕族群中造成旋風;至於「冷」這個形容詞則是藝人吳宗憲的發明產物。
洪慧如的指導教授張妙霞表示,洪慧如當時找她表明要研究冷笑話,讓她有些意外,因為從來沒有人做過這類研究,有時洪慧如與她分享冷笑話,都讓她笑到肚子痛。
另台中女中學生高瑋華因為常被同學「稱讚」講話很冷,突發奇想創立「冰研社」,召集同好研究更高深的冷功夫。這個另類社團成立才一年,社團成員已超過600人,在各高中都有「分會」,讓她超有成就感。這些志同道合的耍冷高手來自四面八方,除了台中女中,還有台中一中、建中、北一女、成功等校學生,不僅擁有跨校又跨地區的規模,還印有社服凝聚大家向心力。
耍冷高手平日藉著網路分享小故事,文章累積了近兩千篇,但實際碰面的機會倒不多,高瑋華笑說,有時上課無聊,同學便拱她出來講冷笑話,原希望她炒熱氣氛,沒想到講完之後,同學和老師都面露無奈,「大概後悔了吧!」
高瑋華表示,冷笑話的定義和效果因人而異,但確實比較難笑,簡單而無厘頭是共同的特色。加入冰研社沒有門檻限制,但成為幹部還得通過考驗,答得出來冷笑話才能擔任幹部。
(來源http://tw.news.yahoo.com/041010/15/11z4v.html)
---------------------------------------------------------------
冷笑話的確是個值得研究的議題
但是,這位碩士研究的範圍不但淺薄而且又偏差
「她還解釋,冷笑話源於數年前流行的綜藝節目「鐵獅玉玲瓏」,當時許效舜與澎恰恰兩人合作無間的耍冷,在年輕族群中造成旋風;至於「冷」這個形容詞則是藝人吳宗憲的發明產物。」
冷這個形容詞絕對不是吳宗憲之流所發明的,最早我有記憶以來,它是櫻桃小丸子裡,每當班上同學「花輪」講了自以為好笑,但是其他人聽不懂得笑話時,畫面就會轉暗,然後大家背脊發涼
又或是小丸子的爺爺講了老人笑話時,就會有秋風瑟瑟冷颼颼的背景出現,那時,愛看日本漫畫的族群就已經開始用「冷」(當時可是直接講日文的SAMU)這個表現用法了
漸漸的連不看漫畫的族群也開使用這個講法,才成為通識,進而有藝人把它拿來作文章,這位研究者洪小姐,不但沒有追本溯源的精神,還有誤導未來研究者的可能,難得一個有話題性,有意義的研究主題,就被她這種不實事求是,粗野的研究精神給搞垮了!
【聯合新聞網 記者賴至巧/專題報導】 冷笑話除了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話題,還成了學術論文的研究對象,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學生洪慧如去年就出了國內第一本關於冷笑話的碩士論文,為這股冷旋風寫下紀錄。
「中文冷笑話之語言分析」探討冷笑話與傳統笑話的差異,作者收集了1(新聞、網站、圖片)000個冷笑話,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結果發現,冷笑話除了運用文字同音歧義產生的幽默,還大量觸及了禁忌話題,主角也多經擬人化,如食物、動物、生活用品都成冷笑話的主角,甚至有講到一半就結束的無厘頭形式。
洪慧如在論文中指出,冷笑話和傳統笑話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所運用的幽默類型。她強調,冷笑話不只是一種新興的笑話類型,它也同時反映出現代人的心理及社會狀況,大量的壓力
促使人們打破規範,如此可解釋為何冷笑話通常很荒謬,同時背離現實或常理。
她還解釋,冷笑話源於數年前流行的綜藝節目「鐵獅玉玲瓏」,當時許效舜與澎恰恰兩人合作無間的耍冷,在年輕族群中造成旋風;至於「冷」這個形容詞則是藝人吳宗憲的發明產物。
洪慧如的指導教授張妙霞表示,洪慧如當時找她表明要研究冷笑話,讓她有些意外,因為從來沒有人做過這類研究,有時洪慧如與她分享冷笑話,都讓她笑到肚子痛。
另台中女中學生高瑋華因為常被同學「稱讚」講話很冷,突發奇想創立「冰研社」,召集同好研究更高深的冷功夫。這個另類社團成立才一年,社團成員已超過600人,在各高中都有「分會」,讓她超有成就感。這些志同道合的耍冷高手來自四面八方,除了台中女中,還有台中一中、建中、北一女、成功等校學生,不僅擁有跨校又跨地區的規模,還印有社服凝聚大家向心力。
耍冷高手平日藉著網路分享小故事,文章累積了近兩千篇,但實際碰面的機會倒不多,高瑋華笑說,有時上課無聊,同學便拱她出來講冷笑話,原希望她炒熱氣氛,沒想到講完之後,同學和老師都面露無奈,「大概後悔了吧!」
高瑋華表示,冷笑話的定義和效果因人而異,但確實比較難笑,簡單而無厘頭是共同的特色。加入冰研社沒有門檻限制,但成為幹部還得通過考驗,答得出來冷笑話才能擔任幹部。
(來源http://tw.news.yahoo.com/041010/15/11z4v.html)
---------------------------------------------------------------
冷笑話的確是個值得研究的議題
但是,這位碩士研究的範圍不但淺薄而且又偏差
「她還解釋,冷笑話源於數年前流行的綜藝節目「鐵獅玉玲瓏」,當時許效舜與澎恰恰兩人合作無間的耍冷,在年輕族群中造成旋風;至於「冷」這個形容詞則是藝人吳宗憲的發明產物。」
冷這個形容詞絕對不是吳宗憲之流所發明的,最早我有記憶以來,它是櫻桃小丸子裡,每當班上同學「花輪」講了自以為好笑,但是其他人聽不懂得笑話時,畫面就會轉暗,然後大家背脊發涼
又或是小丸子的爺爺講了老人笑話時,就會有秋風瑟瑟冷颼颼的背景出現,那時,愛看日本漫畫的族群就已經開始用「冷」(當時可是直接講日文的SAMU)這個表現用法了
漸漸的連不看漫畫的族群也開使用這個講法,才成為通識,進而有藝人把它拿來作文章,這位研究者洪小姐,不但沒有追本溯源的精神,還有誤導未來研究者的可能,難得一個有話題性,有意義的研究主題,就被她這種不實事求是,粗野的研究精神給搞垮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