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有感而發,因為最近看到了「翻滾吧,男孩」的介紹,驚覺,「那不是我的母校嗎!!」
又看到堂妹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討論台灣不重視體育,許多小孩子雖然有才能卻無法持續栽培
當然這種話題的延伸就會與「台灣的學歷社會」等等扯上關係
到了日本,我一直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日本也是個非常注重學歷的社會,為什麼日本可以有比台灣更多種的職業運動存在
為什麼中田英壽、ichiro、松板大輔、織田信成、淺田真央這些運動員能夠安心的堅持自己的路
不用去擔心萬一沒有念到好學校、將來沒有飯碗的問題?
其實除了國家栽培云云(你要說日本就有多努力栽培?其實才不,栽培的都是企業)
我想介紹的還有日本的中高一貫私立學校制度
第一次體會到這種學校的「妙用何在」其實是看「山岸涼子」的「舞姬」才知道的
算是相當晚。
舞姬清楚而鮮明的敘述了在日本,一個小孩子要走舞蹈這條路的話,她會碰到什麼樣的挫折、煩惱、瓶頸
以及日本目前舞蹈團主導的芭蕾教育有什麼樣的缺失等等
要瞭解鄰國日本的芭蕾教育與現狀、個人非常非常推薦這部漫畫
在第一部前半,女主角即將從小學畢業,面臨到了「要不要考私立中學」的選擇
或許台灣的讀者會質疑,為什麼反而要考私立中學呢
因為私立中學(除了有名進學校以外)可以融通上課日數,也可以融通直升高中、甚至是附屬的短大,或是大學(自然也不會是多了不起的大學了,不過至少還是個大學)
為了在「成長與吸收力最強大的時期」不間斷舞蹈的練習,女主角的媽媽(芭蕾教室的老師)要求自己的兩個女兒都要去考私立中學,也就是讓子女提前接受考試的洗禮以換得往後的安心票
對照一下現實,發現也的確如此,舉日本目前紅的發紫的花式溜冰小將淺田真央做例子,她去年進入高中,是
「中京大学附属中京高等高校」
是一個以強調「學業與體育並重」的學校,且是高中、大學一貫的私立學校
淺田進入這個學校之後,就保證她至少以後也會有個「中京大學」學歷
而她去年風光入學之後,幾乎沒上幾天課,就直飛美國去特訓溜冰了,新聞也報導她「練習據點轉到美國」,那樣的練習量,
你說她高中的課程讀了多少?
其實進入那個高中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讀書,不如說是為了保留個學籍>>>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都到這種地步了還要保留學籍?
是的,這才是日本學歷社會的主要表徵!
就了為了個高中文憑、大學文憑,所以要讀私立中學、高中
而公立學校的話,因為教育部(文部科學省)的指導方針
有規定學生必須要有最低多少的出席日數,但是私立學校就可以多一點融通,
讓這些學生「有參加期中、期末考」就行、很少來學校上課也沒關係!
也正因為如此,淺田才有可能「把練習據點轉移到美國」
台灣在小學的特殊能力訓練方面並不亞於其他國家,小學有六年,學生的素質也不遜於其他國家的學生
因此我們總是聽到「少棒」、「少年XX隊」有多強,但是,進入國中、高中,就出現斷層了
因為台灣的精英除了「學業」(是否有資格稱為學術還存疑)精英之外,就沒有別的了
舞蹈的精英、棒球的精英(棒球我們國家似乎砸了很多錢在培養,似乎情況還好一點)、體操精英、田徑精英、音樂、美術......
全部都只能附屬在「正規高中」的底下,例如xx高中美術班、舞蹈班、體育班
另外,台灣的私立高中,好像除了強調升學路線和多金路線之外,就沒有了
我們需要的不是國家的補助,因為政治支票隨便都能開,而是更多元的(真正的,不是教育部喊出的假多元)教育
這個多元除了入學方式的多元以外、課程的多元、學習要領的多元、以及學校本身的訴求的多元,都必須包含

MAO
MAI
兩姊妹都進入附屬高中就讀,不過學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