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個人,說法雙面人。
今天無意中看到新聞裡提到建中北一女要合辦考試,看到前文,想想大概後面就會有人跳出來說這樣孩子還是要拼考試進建中,多可憐云云。果不其然,看到後面就發現有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謝國清 先生發表高見
特色招生比率達3成,學生還是得去擠特色高中的窄門,無法減輕考試壓力,建議特色招生應降至5個百分點,且採計在校成績就好,不必另辦考試。
但是隨意google了一下,就發現。
咦咦!?
謝先生在別條新聞裡才主張「不應該採計在校成績,不然國中三年任何考試都是惡夢」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站在一般家長的立場,自己的孩子因採計在校成績分分計較,再熱都要苦讀;特種生名額即使是外加,家長也會覺得是特權、不公平。他強調,免試入學不應該採計在校成績,這樣做會導致國中三年任何考試都會成為孩子的惡夢。
原文網址: 特種生入學加分優待 謝國清:荒謬 | 生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07/13/327-2625338.htm#ixzz1Mz25dFRj
這可真是有趣。
這些人本教育相關團體,其說法實在非常矛盾。
如果他要保護的對象沒辦法劃在「弱勢」裡的時候,就要求必須一律平等,否則就是不公平。
但是如果這個要保護的對象可以劃在「弱勢族群」裡,又要求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必須要多幾個名額、多一些管道。
這平等和公平的取決,皆存乎其心。
其實從他的矛盾發言,大概可以描繪出謝先生的想支援的學生形象:
非僑生、原住民、障礙生、偏遠地區生等「弱勢族群」
但是論有沒有那個能力以實力上建中、北一女?
在成績、能力上,又屬於「弱勢族群」的一員
否則這相互矛盾的說法(到底要不要採計校內成績、與另行考試的必要)也不至於出現。
什麼好處都想撈、卻什麼責任都不想擔,要不乾脆實行「所有高中更名建中北一」計畫,不管上什麼學校,都是建中北一女。
這位謝先生似乎忘了,當初他接任全家盟的時候,還表示。
希望能縮短家長會的城鄉差距,希望透過「愛你一輩子守護團」讓家長重新找回愛孩子的初衷,不再只是注重孩子成績與升學。
既然不要只是注重孩子的成績與升學。那麼為什麼又要干涉升學名校的入學方式、以及對於考試方法斤斤計較呢?
這不是注重成績與升學的表現是什麼?
又或是他認為,愛孩子的方式就是讓他不用競爭也能讀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