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7.03.30 
記者的罪 錯在不專業
蘇明智/北市(新聞工作者)

    從新聞研究所畢業,從事新聞工作後,只要媒體同業一出包,就會接到類似的關心:「喂!你們『妓』者喔,這社會變這樣都是被你們搞出來的…」一開始還會想要辯駁,但日子一久,卻有種無力的感覺,似乎再怎麼努力,都很難擺脫「社會亂源」的標誌。

    記者被這樣嘲諷,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管是這次TVBS協助黑道拍攝影帶,還是之前的瀝青鴨事件,或更久以前東森的腳尾飯事件,在在都凸顯了一件事情:標榜要專業、要自主的記者,往往在採訪時忽略了所受過的專業訓練。

    其實,在「新聞」與「人命」之間,多數記者還是自律地等待適當的時機再發布。只是每到考驗記者專業「貞操」時,總有些「害群之馬」,守不住專業的把關,為了獨家,為了收視率,而做出有悖自己所受過的訓練。

    每每在事發之後,當事者總是舉著「新聞價值」的大纛來為自己辯解,似乎新聞價值可以被無限上綱,那試問「查證」的價值何在?「社會責任」又 在哪裡?這些他們絕對都懂,只是沈迷在「獨家」、「收視率」漩渦的同業,長官的壓力(或默許)下,早已將之拋諸腦後,視若無物了?

    台灣的記者形象,一直每況愈下已經成了「特種行業」,來嘲諷媒體記者出賣專業、錯誤不斷的地步了。想要挽回自己的名譽,不是靠著事發後在電視上的道歉與檢討,而是要做出實際的改變。




蘇記者以他最真誠的文,告訴我們,記者的罪,錯在不專業
連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都已經岌岌可危。
小時候報紙上的文章是我們學寫作文的範本,現在報紙上的文章是我們寫文章時不可不注意的反面教材。


(改)但日子一久,卻有種無力的感覺,似乎再怎麼努力,都很難擺脫「社會亂源」的
標籤。>>
被貼上標籤
OOXX的圖像是記者的標誌

(原)守不住專業的把關,為了獨家,為了收視率,而做出有悖自己所受過的訓練。
(改)守不住專業的關卡,為了獨家,為了收視率,而做出有悖於自己所受過的訓練。>>

守不住專業的  把關>>>
動詞    形容詞  動詞
意思是能瞭解,但是不能說是「正確」、「流暢」的中文

當事者總是舉著「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大纛來為自己辯解,似乎新聞自由可以被無限上綱
原文的「新聞價值」也有點奇怪。
新聞價值是對電視台、報社經營者來說有沒有價值
通常記者拿來保身的老套多是「新聞自由」或是「言論自由」
又,如果要說新聞價值可以被無限上綱、倒不如改為「新聞自由可以被
無限上綱」來的通順有理

正因為自由可貴而又容易被人誤用、拿來做藉口,因此「查證」這道程序則是守護這個「自由」不至於是「暴力式自由」、「妨礙他人自由之自由」



(原)這些他們絕對都懂,只是沈迷在「獨家」、「收視率」漩渦的同業,長官的壓力(或默許)下,早已將之拋諸腦後,視若無物了?>>>

(改)這些他們絕對都懂,只是在
沈迷於「獨家」、「收視率」漩渦的同業包圍之下、兼之長官的壓力(或默許)下,專業的訓練都被拋諸腦後、視若無物了「。」


(原)台灣的記者形象,一直每況愈下已經成了「特種行業」,來嘲諷媒體記者出賣專業、錯誤不斷的地步了
(改)台灣記者的形象、已是江河日下,幾乎到了被稱之為「特種行業」、用以嘲諷媒體記者之「特別」、「專業業種」的地步了。

特種行業並不等於「
出賣專業、錯誤不斷」的意思,我懷疑這位記者這樣用是因為他可能也不是很瞭解「特種行業」的意思。
又,基於個人偏好、實在很不喜歡看到「照理說」是文字工作者的人使用「曖昧不明」、「有爭議性」的詞彙

這位記者想要說的事情其實很簡單、也很正面。
但是讓我提心吊膽的是研究所畢業的學歷只有這樣的表達能力,並且文中到處有掉書袋的嫌疑。也讓我質疑新聞創辦最初的立意:「傳達訊息給普羅大眾」這一點,已經被新聞工作者們遺忘了。

好讀、易懂的文章。

這是新聞報紙最基本的起始條件

舉著
XXOO  大纛>>打著 XXOO的旗幟
拋諸腦後、視若無物、每況愈下

在沒有必要的地方用成語難字用的很高興。而且用法還稱不上高明。

記者的罪 錯在不專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mi 的頭像
    Umi

    且聽我瞎說~吾のたわ言を聞いてくれ~

    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