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年前,奶奶去世。然後今年,非常照顧我的房東太太去世。

在短期間內,經歷了兩場親人的喪禮,一場是台灣的,一場是日本的。

發現雖然在一些基礎理念上台灣和日本很相近,但是在儀式上與常識上

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首先是儀式的選擇,日本有佛式、神式(神道教)、基督教式這幾種,算是比較普遍的

大多數的日本人都是佛式,之前我們研究所的教授去世的時候,也是採用佛式

不過,房東一家卻是神式的喪禮。

你要說差別在哪裡,嗯,可以說差很多,也可以說沒什麼差別

例如白包的樣式兩種有所區別、念經的不是和尚而是神官、超度的時候不念佛經而念咒

舉行喪禮的式場也有所區別


但是也可以說沒什麼差別,都要送白包、都要由神官(或是和尚)用聽不懂的怪腔調述說死者的一生(或是說用吟唱的!?)、都要超度(只是一個是拿念珠敲木魚、一個是拿sakaki樹枝揮來揮去)


最大的不同就是,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已經全部改為火葬,並且照規定要在短期間內下葬

因此,日本的葬儀社效率之高,應該是台灣葬儀社望塵莫及的

喪禮(告別式)的日期也不像台灣那樣,還可以翻翻黃曆講究一下日子

根本就是以「大家有空方便參加」加上式場也空著的日子為優先選擇,

一切以「方便與快速」為第一考量。


我們家房東會選擇神式,並不是像婚禮那樣,可以因為「教堂裡舉行婚禮比較帥」的想法而決定的。

照房東的大女兒所說,因為他們家過去算是大名(明治時代據說也襲有爵位,雖然只是個男爵)因此不像「一般人」一樣是佛式,而是「應該」跟「天皇家」一樣是「神式」的!

嗯~~老實說大女兒ari是個有點虛榮又不甘平凡(就是那種「不想跟大家一樣」卻又在很多地方都不自覺得要跟大家一樣)的女性,尤其是當他主張「我們家可是『神式』的!」時,那附神情搞不好還有點惹人討厭也說不定。


房東反而是個隨性又不計較的人


隨口一句,「隨便啦,方便的就好,反正順子也不信神道教~」(順子為死者的名字)


不過ari立刻跳起來發火「什麼話!我們可是神式的,那跟媽媽信不信沒有關係!!」


正是,「喪禮是辦給活著的人看的,而不是為了死者舉辦的」這句話的最佳驗證

於是,最後還是在ari的強力護航下,選定了神式的式場,也決定了日期(ps 這是順子去世當天晚上)


然後就開始了忙碌的喪禮準備程序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mi 的頭像
    Umi

    且聽我瞎說~吾のたわ言を聞いてくれ~

    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