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曼史的前世今生

http://womany.net/read/article/6636?utm_campaign=shareaholic&utm_medium=facebook&utm_source=socialnetwork

很長的Title,但幾乎就是全部的感想!

「歌德小說中的古堡其實是女性抒發自己潛藏慾望與恐懼的幻想之地,提供給女性讀者一個宣洩渴望與焦慮的解放出口。於是,古堡再也不只是古堡,羅曼史也再也不只是羅曼史。每一座歌德古堡都是少女的潛意識空間,每一本歌德羅曼史,也都是少女的潛意識出口。」

有一陣子台灣的羅曼史小說蓬勃發展(15年前了吧)當時席絹、于晴、綠痕等,每個月都產量驚人,然後每個作者都或多或少的架構起自己的「歌德城堡」設定,當時不知道那些堡啦、寨呀的有個更元祖、更專業的說法,但也隱隱約約的歸納出這種寫作style似乎頗流行。

因為我是先看了台灣的言情小說,看到沒得看才去國外言情羅曼史(翻譯小說文筆難以要求,相信也都是便宜發包吧),後來才驚覺,這些「傲龍堡」們的原型應該是西洋羅曼史的古堡小說吧。

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並沒有更進一步去研究這些古堡小說為什麼都是類似的展開,直到看到這些導論文章,才理解到,的確,這脈絡是從「簡.愛」、「咆哮山莊」承襲而來,而男主角則多半年長女主角許多。

年長女主角許多的男主人,同樣都是浪漫時期文學中,擁有黑暗過往的典型「拜倫式英雄」(Byronic hero)

這不就是石無忌嗎!?(小說的,我看過電視劇的石無忌……嗯……別人です。同姓同名だけ。)

讀理論的有趣之處,就是可以互相印證自己的經驗,然後歸納出一個框架與結構,去理解填在結構中的東西共同的、與不同的部份。

很有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