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介紹日劇的台灣網站
發現對於夏季連續劇 龍櫻的誤解還真是嚴重
龍櫻根本不是GTO好不好(話說回來,這些人對GTO的認知也很偏差,GTO的漫畫跟連續劇根本是
平行世界)雖然表面上主角是元暴走族(他在戲裡不斷強調,我是暴走族不是不良少年)
而試圖改變的學校是個三流的濫高中,但是,這位律師才不是秉著解救學生的高尚職志而來
他從頭到尾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進而以名聲換金錢,是非常市儈的想法
目前分類:書空咄咄--不満足と批評 (81)
- Oct 30 Sun 2005 14:49
對於 龍櫻 的誤解
- Oct 27 Thu 2005 21:22
雖然現在不是發牢騷的時候
但是有些話就是不吐不快
當大部分的媒體,國人的焦點都擺向高雄捷運舞弊疑雲時
自@@報的頭版是
馬政府團隊出國考察的報告是抄襲了事的可笑文章
當然,以監督政府這一點來說,這件事當然要報
只是,關於高捷隻字不提的作法
實在令人痛心
在這裡引用清水幾太郎的話
說新聞媒體得要不偏不黨這種夢話的人根本是搞不清楚狀況的傢伙
新聞當然只報導 報社認為
- Sep 28 Wed 2005 21:17
身分證按捺指紋----違憲釋出
今天終於做出釋憲
老實說....當時聽到這則消息的時候
真的覺得,民主在倒車
這麼顯而易見,違反基本人權的事情
怎麼會讓行政院給提出來呢?
根本莫名奇妙
也多虧了這條事情
呂秀蓮站出來反對,才讓我知道
- Sep 05 Mon 2005 23:52
總統掛牌的沒信心??
陳總統回應時坦承台灣對中國的認識不夠,但對岸對台灣也嚴重認識不足,十幾年前他就建議要開設中國學、中共學課程,
但對岸也應該開設台灣學,加強彼此的認識;雖然如此,他仍認為,對中國不能太過一廂情願,
若開放承認大陸學歷,那去對岸念書的學生,恐怕就不是幾千人之譜,如此,台灣一百六十幾所高等學府要怎麼辦?
他強調,只要他在總統任內的一天,就不會承認大陸學歷,這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台灣,為了台灣的學校。
--------------------------------------------------------------------------------------------------------
首先是名詞問題,中國學?請問什麼是中國學?從哪方面來說?
中國的地理歷史通識文化?這些東西早在政府嚷著要 去中國化 前
- Aug 28 Sun 2005 18:02
號外~~~新聞討論
一綱多本之下,參考書到底需不需要?要多少本?老師團體表示,學生購買參考書多半是用來保平安,其實買多了也作不完,還不如多多增加課外閱讀;家長團體則認為,教育部應該限制書商五年不得改版,以免造成資源浪費。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需不需要參考書是一回事,不過多數學生還是會買來「保平安」,而且為了怕考題出現其他版本,很多還會買其他版的參考書來看,結果加上學校輔導課、校外補習的教材,根本做不完,真的是當「平安符」來用。
吳忠泰指出,以前幾次出題來看,課外閱讀與時事的題目占很大的比率,學生其實並不需要依賴參考書,還不如多多增加課外閱讀、關心時事。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也指出,以家長來說,為了小孩著想,一般也是會把幾個版本的參考書買齊,雖然明知道寫不完,但是總是求個放心;但是因為參考書無法像課本一樣一起議價,因此對家長來說負擔非常大。
以上新聞出自聯合新聞網
大意是說某立委為求政治表現買了一堆參考書來開記者會(真有錢 真浪費)然後意圖揭發參考書書商削錢的手段,之後各家長代表發表各種擁護聲援
看到這則新聞 實在是好笑
這就是台灣教改永遠不會成功的原因之一
- Aug 12 Fri 2005 03:44
看到令人吐血的不負責任講評
無意間得要查柴崎幸的中文正式名稱....其實崎這個漢字用的有問題
因為人家的原名是 柴咲 コウ.....
結果 看到 時報 悅讀日本裡
從手機跳上大銀幕 一起《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吧!
- Jul 27 Wed 2005 16:40
蘭嶼 岸邊有事
http://blog.yam.com/munch/archives/254037.html
蘭嶼 岸邊有事
蘭嶼遭受嚴重的油污污染
有多少媒體報了
環保署長的天真發言
就讓大自然自己清理~~
我看你家門口被倒滿垃圾你還講不講得出來這句話
有多少人知道
原始的人力清理
- Jul 24 Sun 2005 13:23
因為恐懼憤怒而誤殺
前幾天才報導 英國警察槍殺了一名疑似恐怖組織犯人
當時才想著
如果打錯人了那就精采了
結果今天早上的報導就是
倫敦當局已經承認這名死者是巴西人 和這次的恐怖活動完全無關
為什麼毫無理由就當場槍殺呢
理由一
因為他穿著不符合季節的厚外套
理由二
因為他一發現警察跟蹤即拔腿就跑
- Jul 17 Sun 2005 22:38
因為是童書所以就該是童書!?
- Jul 14 Thu 2005 23:58
今日驚聞
建中資優班學生林序奎認為,他是自然組的,讀白話文常發現文中有許多邏輯錯誤,雖辭藻優美,但常發現前後觀念衝突;文言文則結構較嚴謹、有系統。他認為應先加強文言文,培養嚴謹的文章邏輯與結構概念,等到養成基本文章架構能力,再自學白話文,加強修辭能力。
他認為,讀文言文要多花許多時間,但「寧願多花點時間讀好文章,也不願讀邏輯不通的東西。」他希望文言文與白話文教材比例至少修正為三比一,文言文經過較久的篩選而流傳下來,必有其價值。
建中學生林碩芃認為,生活中處處可見白話文,因此希望維持或增加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讓學生可藉教師的解說多學一點。文言文可加強作文的詞彙深度,多讀文言文「寫作文也比較不會詞窮「!現在老師多要求他們讀《古文觀止》,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赤壁賦」,若課本可以多選一些有意思的文言文也不錯,「千萬不要再減少文言文比例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5071400036,00.html
擷自中國時報 張瀛之/台北報導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赤壁賦」
看到這句,我只能大嘆,人事全非!
- Jun 25 Sat 2005 00:10
有害情報判定委員會
日本新聞
今天的主題
総務省は24日、
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に流れる情報の違法性、有害性を判断し、相談を受け付けるため、
専門家による第三者機関「有害情報判定委員会」(仮称)を創設する方向で検討に入った。
日本方面,有鑑於網路上流通的資料太煩雜難以控管,將設置第三者機關--有害情報判定委員會
來對有爭議的網路資訊進行判定及鑑別,這個機關將被賦予要求刪除網路發言,資訊的權力,以及通報警察機關的權限等等
目前預訂由業者,法律關係者,消費者等集團購成
- Jun 10 Fri 2005 21:35
放棄釣魚台的結果
<台湾漁船>取り締まり抗議に集結の51隻引き揚げる 沖縄県・与那国島の北約40キロの日本の排他的経済水域(EEZ)内で、日本側の違法操業取り締まりに抗議して集まっていた台湾漁船51隻は、9日午後3時までに引き揚げ、抗議行動は終わった。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那覇市)
は引き続き現場海域で警戒を続けているが、大きなトラブルは出ていない。
11管によると、漁船は8日夜から集まり始め、9日午前9時には51隻が停泊した。その後漁船は三々五々散り始め、午後3時にはほとんどいなくなった。
11管は「漁船は中間線を越えており台湾へ戻ったようだ」と話している。【松藤幸之輔】
(毎日新聞) - 6月10日1時4分更新
就是這樣
雖然政府單位還是宣稱
釣魚台始終是我們的
但是海岸署既不巡防(我看是怕巡一巡碰到日本海上自衛隊或是中共潛艇)
也不保護漁船
- Feb 25 Fri 2005 17:30
該死的入管
在日本留學的人每年或是每半年就得要忍受的.....在留資格更新!!
今年 為了不想要被3月人潮擠到,努力的想先在2月底先把VISA更新完畢
結果,我排了一整個下午,整個人被入管裡各式各樣的人味香水味牛奶味薰的快暈倒
辦事人員輕描淡寫一句話「只有入學合格通知書是不行的喔.... 」就打算把我趕回去
我問
那我豈不是要等到3月底??我希望3月能回國一趟,今天不能辦嗎?
不行低~~你還要繳完入學金拿收據來才算你真的有打算入學
誰知道你考上了會不會真的去念,也可能到處都報考了不見得上這一間阿
我....我好不容易才考上的為什麼不去念!?報名費不便宜耶
就算考上其他學校,住在東京誰會不去念T大去別間阿??
- Feb 05 Sat 2005 19:05
去接機
- Nov 30 Tue 2004 22:30
岩なのか?島なのか?
看了11/30的報導站
日本學者呼籲政府需要更重視日本最南端的沖之島
節目的概要如下
-----------------------------------------------
11月30日(火) テレビ朝日 21:54~23:10
▽岩なのか?島なのか?日中がもめるニッポン最南端“沖ノ鳥島”に富川アナが立ってみた▽どんな弁明をする?橋本元総理…政倫審へ
------------------------------------------------
今日の報道ステーションをみました。
もう、笑っちゃう~あの珊瑚礁の塊をしつこく「島」と主張する人達は、まぁ~さすが影でコヅコヅ小細工するのがお得意のニッポンジンだね。
- Nov 11 Thu 2004 20:10
潛水艇 海防 日本 台灣與中國
這幾天日本國防上的重要事件,便是在沖繩 石垣島附近發現可能為中國製的不明潛水艇
其實由日本的新聞畫面看來,台灣方面才應該是最需要緊張的,因為那潛艇一開始被日方探測到的時候,位置根本就是在宜蘭外海一帶(釣魚台附近,釣魚台現在到底所屬何方,我也不清楚),然後才向日本沖繩前進。
但是看看台灣媒體,一律以「疑似中國潛艇 侵入日本領海」為標題作報導,完全不提是否侵入台灣領海一事,顯示了台灣海防的疏漏,也顯示了新聞媒體,政府對中台關係的曖昧,如此的不作聲響,是表示因為認同兩地為同一國所以不吭不鬧嗎?連日本這個時時怕跟中國鬧僵的國家,都向中國表達疑問與抗議了,台灣呢?我們的總統,如果他算得上一國的總統的話,是不是要在外交上發表些聲明來宣示我們的主權呢?
更可怕的是,日本發現潛艇的位置,是潛艇距離日本領海相當靠近之後才加以報導,在那之前呢?
這艘潛艇是不是已經繞了台灣一圈逛了一遭?我不知道,從台灣的新聞也看不出所以然,更可怕的是,政府與媒體似乎完全不關心!
- Nov 06 Sat 2004 01:01
自吹自擂也要有個限度
記者粘嫦鈺/台北報導
日本電視權威雜誌BS最近一期大篇幅報導F4和「流星花園」奇蹟,並將台灣偶像和韓流並列為日本電視新勢力,該劇製作人柴智屏和演員朱孝天也赴日受訪,柴智屏的出色外貌和應對能力,被日本媒體封為「台灣最美的製作人」。
中途刪
來源"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5/2332038.shtml"
---------------------------------------------------------------------------------------------------------------
這則新聞,實在不知道撰文者是否真有其人
如此沒有責任感,信口胡鄒的文章也能登在新聞網上,不知道這個新聞網是不是從不挑記者品質的??
[電視權威雜誌BS] 從第一句可以笑起
- Oct 29 Fri 2004 00:30
對名詞的認知不同

第一次接正式的口譯工作-對名詞的認知不同
翻譯的途中,發現日本與台灣(至少是我接洽的這位官員與這次拜訪到的日本專員為例)對於同一個名詞卻有不同的認知,解釋方法
例子很多,不過現在還記得的只有兩個*上面的人* 上の人間
日本人說到這個詞的時候,他是指同一個組織的上層人員,「這種決策性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上面的人在作決定的,跟我的工作比較沒有直接關係」針對官員提的政策訂定問題,日本人如此回答,而我也照翻了,<br/>
「喔,所以意思就是他們這裡沒有在作這種事....」官員反應
咦!?意思好像不是這樣吧!??
「那你再問他,像這種工作在日本會是什麼單位在負責?」
「呃...他剛剛說了,是他們上面的人在負責的....」我剛剛沒講清楚嗎?
「對呀,所以我才要問是什麼樣的上層單位啊?」不耐,他的眼神這麼表現著....
冷汗一滴!
- Oct 28 Thu 2004 21:30
第一次接正式的口譯工作

第一次,正式的口譯工作,而且還是完全跟自己的專門無關的農業與農藥檢驗
有很多感觸,也學了很多,當然,也深深感到會講會說,與會翻譯是完全兩回事
第一天第二天,真的是累到頭發痛,口乾舌燥!!因為,除了一位從農委會來的台灣官員之外,另外還有一位是駐日經濟文化代表的人員,老實說,如果他們要這樣安排的話,第一天第二天根本不需要我來充當口譯人員
因為,那位駐日代表本來就會通日語,加上他又是農業專門出身的,一些常用的術語,背景知識都比我還要強,由他來當口譯是在適當不過了,但是協會又安排了我當口譯,於是,第一天就在適應各種用詞與組織解說中度過
最悲慘的是
當我在翻譯上一段的時候,那位代表又自顧自的跟日本的專員討論起來,等到我翻完上一段,已經不曉得現在他們在講的主題在哪裡了,
如果是我本來就熟悉的話題,可能幾個關鍵字抓到的話,就可以推出剛剛駐日代表問了什麼,問題是,我連這次這位農委會的官員主要的訪問目的都不清楚(協調的人完全沒有給這方面的資料),只憑隻字片語要我接著翻,
有很多地方就無法順利的接上,聽漏聽錯的情形也很多,有時候我自己都知道這樣的話前後不連貫,有矛盾,但是也沒有時間讓我跟日本人再確認
- Oct 11 Mon 2004 20:10
研究不專也不精的範例
冷笑話變碩士論文 係金ㄟ
【聯合新聞網 記者賴至巧/專題報導】 冷笑話除了是茶餘飯後的娛樂話題,還成了學術論文的研究對象,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學生洪慧如去年就出了國內第一本關於冷笑話的碩士論文,為這股冷旋風寫下紀錄。
「中文冷笑話之語言分析」探討冷笑話與傳統笑話的差異,作者收集了1(新聞、網站、圖片)000個冷笑話,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結果發現,冷笑話除了運用文字同音歧義產生的幽默,還大量觸及了禁忌話題,主角也多經擬人化,如食物、動物、生活用品都成冷笑話的主角,甚至有講到一半就結束的無厘頭形式。
洪慧如在論文中指出,冷笑話和傳統笑話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所運用的幽默類型。她強調,冷笑話不只是一種新興的笑話類型,它也同時反映出現代人的心理及社會狀況,大量的壓力
促使人們打破規範,如此可解釋為何冷笑話通常很荒謬,同時背離現實或常理。
她還解釋,冷笑話源於數年前流行的綜藝節目「鐵獅玉玲瓏」,當時許效舜與澎恰恰兩人合作無間的耍冷,在年輕族群中造成旋風;至於「冷」這個形容詞則是藝人吳宗憲的發明產物。
洪慧如的指導教授張妙霞表示,洪慧如當時找她表明要研究冷笑話,讓她有些意外,因為從來沒有人做過這類研究,有時洪慧如與她分享冷笑話,都讓她笑到肚子痛。